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查看: 3974|回复: 0

佛教中的十大真理,一条比一条经典

[复制链接]

229

主题

0

回帖

120万

积分

总经理

积分
1200763
发表于 2017-11-14 13:09:0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什么是真理?真理不仅是与客观事实相符的真实可靠的认识,更是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,亦即是同时具有“真性”和“理性”。通俗来讲,真理就是最纯真,最符合实际的道理。真理是老子讲的天地万物运行规律和自然法则之“道”,也是孔子讲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人生之“道”。

那么何谓佛教的真理呢?佛教认为“真理”必须具有普遍性、必然性、平等性、永恒性、本来性、超越性、可证性等条件,综合其法要,可归纳为以下十条。

苦聚

《法句经·生死品》中说,“命如果待熟,常恐会零落,已生皆有苦,孰能致不死?”佛将人生的苦分为八种:生,老,病,死,爱别离,怨憎会,求不得,五蕴炽盛。由苦所积聚的人生就是苦聚。

对于人生是苦的,不明白其中真义的人,就觉得我们人生毫无意思,因而引起消极悲观。很多不了解佛法的人总认为佛教是消极的,是悲观的。其实不然,佛法不但不是消极的,反而是积极进取的,是给人以希望与光明的。

佛之所以告诫我们人生是苦的,是要我们知道现在这人生是不彻底,不永久的。因为只有明白了生命的无常,才会珍惜生命的有限,才能放下无谓的执著,才可以坦然地面对人生的苦难,以后可以造就一个圆满的人生。

如弘一法师所言:“佛教最大的目标,不单说破人生是苦,而是主要的在于将这苦的人生改变过来,造成为永久安乐自由自在纯洁清净的人生。”

无常

所谓无常,就是世间的万象,无一不是在刹那生灭变化中,没有一样是常住不变的。佛教认为,世间的一切都有生住异灭的过程,人生都要经历生老病死,如同春夏秋冬的轮转一样,是一种自然现象。

譬如身体健康并不永久,会慢慢衰老病死,有钱的也不能永远保有,有时候也会变穷,权位势力也不会持久,最后还是会失掉。以变化无常的情形看来,虽有喜乐,但不永久,当变化时,苦痛就来了。

虽然如此,“无常”也不一定都是不好的,幸福的人生是无常,穷困的人生也是无常,唯有超越世间无常,才能获得永恒自在。

无我

《阿含经》中说:“一切诸行无常,一切法无我,涅槃寂灭。”无我是佛教引导众生了悟人生、认识自我,以及整个现象世界的根本理论之一。

所谓无我,用佛教的术语说也就是“空”,也就是“清净”。佛提出无我,是针对众生的“我执”,即所谓“因破我法有无我”。“我执”表现为四种状态,即我痴、我见、我慢、我爱,佛法中称之为四种根本烦恼。

心中执着于“我”的人很容易患得患失,惴惴不安。处于顺境沐浴阳光就喜形于色,欢天喜地;遭逢挫折失败就垂头丧气,怨天尤人。而心中无我的人却淡定自若,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,心无旁骛,得之泰然,失之淡然,不忧不惧,不喜不悲。

心中无我,才会使我们心无挂碍地坚守做人的底线,也会让我们忘却世事纷扰,心无杂念专注地做自己该做的事。

空性

佛陀曾说,在我的教言当中,有各种各样的话题,其中很多是不了义的,那是为了度化某种根基的众生而特意宣讲的,但有一句话是绝对准确、永不改变的,不但是现在的佛,包括过去、未来的所有佛,都会辗转反复地强调一个主题,那就是空性。

所谓空性,并非指存在的东西忽然变得不存在了,而是指一切事物的存在,是无自性的,没有不变不灭的实体,所以空性才是实相。

佛教的世界观告诉我们,我们不能因为世界是虚幻的,就变得毫无反应,像行尸走肉一样麻木。也不要把世界想象得太完美,一旦出现一些丑陋的现象,就根本无法面对。证悟空性后,在我们的内心当中,对世界再也不会有以前那么过度的执着。

业力

佛教反对命定论,反对神决定人的命运的观点,认为自己的命运是由自身的善恶行为、善恶业力决定的。古人有云:“万般将不去,唯有业随身”,是告诉我们,当人离开这个世界时,无论你是穷是富,什么都带不走。要说能带走什么,那只有业力。

所谓业力即是我们今生一切善恶行为,所能影响下一世的力量,它包括身体、语言、思想三业,所以我们做人、做事、说话需三思而行。当下的努力,既可以改善将来结果的原因,又可以改变过去已经种下的因而现在即将结果的条件,这就是改造命运。

因果

什么叫因果?因果又叫业因果报,又叫因果报应,是佛教基本原理之一。“因”就是原因,也叫因缘。“果”就是结果,也叫果报。我们凡做一件事,说一句话,甚至动一个念头都是种因;随其善恶的性质和分量都有恰如其分的结果在后面,迟早总要由自己受到的。概括说,种善因得福果,种恶因得苦果。

有人说,不学佛就不需要遵守善恶因果,这种说法完全错了!因果是自然规律,与信不信没有任何关系。印光法师说:“如来成正觉,众生堕三途,皆不出因果之外。”可见连诸佛菩萨,尚不能超出因果之外,何况我们凡夫呢?

佛教认为,即使不学佛,做好事一样有好报。在因果面前人人平等,这跟学不学宗教,学谁的宗教没有关系。

缘起

所谓“缘起”,就是说:世间上没有独存性的东西,也没有常住不变的东西,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。《中观四百论》中云:“若见缘起理,愚痴则不生,故此一切力,唯应说彼语。”其义是说,如果见到了缘起,世间一切无明愚痴的现象永远也不会产生。

但众生因为无明,往往会对世界有很多错误认识,觉得生命中有一个恒常不变的自我,期待我们拥有的家庭、事业、人际关系都能天长地久。事实上,这只是人们一厢情愿的幻想而已。

因为无常,所以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,坏的可以变好,好的也可以变坏。而它朝什么方向改变,取决于我们创造什么样的条件,种下的是什么因。

中道

所谓中道,就是超越有无、增减、苦乐、爱憎等二边之极端、邪执,是不偏于任何一方的中正之道。

《大宝积经》中有言:“常是一边,无常是一边,常无常是中,无色无形,无明无知,是名中道诸法实观;我是一边,无我是一边,我无我是中,无色无形,无明无知,是名中道诸法实观。”

佛陀既不赞成享乐主义纵欲主义,也不赞成苦行主义,他把“纵欲和苦行”称为“两个极端”,这两个极端的反义就是中道,既远离身心欲望,又避免自苦其身。

中道的思想就是空有融和的智慧,可以直接契入世间实相。一般人因为常把好坏、有无、苦乐、得失、恩怨、你我、生死,分得很清楚,因此不能活得安心自在,这就是缺乏中道的圆融智慧。

如果我们能认识中道,有了中道的生活,不仅不会被称、讥、毁、誉、利、衰、苦、乐八风所吹动,而且能在佛法中找到安身立命之处,所以离于二边而行中道,这就是真正领悟到了佛法的智慧。

般若

般若的全称是“般若波罗蜜多”或者“般若波罗蜜”,意思是智慧。佛教认为,般若智慧是一种洞视彻听、明了所有的无上智慧,与凡世间的聪明智慧是不一样的。为了区别于人们通常说的“智慧”,所以称为般若。

般若智慧在整个佛法处于主导地位。《大般若经》云:“余经犹如枝叶,般若犹如树根。”“不学般若波罗蜜多,证得无上正等菩提,无有是处。”“般若波罗蜜多能生诸佛,是诸佛母。”

般若对于我们普通人的人生来看,就是要看空一切名利,抛弃自我的执着,不要总是心看外面,而要发掘自心的智慧宝藏,面对到处都有引诱我们走向歧途的花花世界,要时刻提防,时时观照自己,我们就会渐渐没有过错了。

涅槃

一般人误把涅槃当作死亡的意思。其实涅槃不是死亡,而是与死亡截然不同的超脱境界,是一个永恒的生命,圆满的世界,就是“不生不死,不生不灭”,充满快乐、光明、物我合一、自由自在的境地。

涅槃是人生理想归宿的最高境界、最终目的,也是佛教让人追求的方向和目标。在几乎所有的宗教中,至善之境只有在死后方能达到,涅槃却可以当生成就,不必等到死方能获得。凡是亲证真理、涅槃的人,就是世间最快乐的人。他不受任何状态所束缚,他不追悔过去,不冥索未来,只是扎扎实实地生活在现在里。

没有一个方法可使一切众生皆入涅槃中,唯有透过佛法的修持,拥有般若的慧解,舍弃贪瞋痴烦恼的束缚,才能获得清净自在的涅槃境界。

总的来说,这十条佛教的真理告诉我们:要离“苦”,才能得安乐;要知“无常”,才能有希望;要懂“无我”,才能融入大众;要明“空性”,才能真空妙有;要消“恶业”,才能美善人生;要识“因果”,才能心甘情愿;要透“缘起”,才能真相大白;要行“中道”,才能安身立命;要证“般若”,才能自由自在;要圆满“涅槃”,才能究竟人生。
道生堂 http://daoshengtang.taobao.com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关闭

站长推荐上一条 /10 下一条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道生商学院 ( 鄂ICP备20011912号-2 )

道生 | 觅浪 | 觅宝网 |

道生堂 | 觅宝堂 | 帝皇贸易城 | 迷人堂 | 帝皇钟表城 | 龙古堂 | 道生网媒工作室 | 古商堂 | 觅音楼 |

GMT+8, 2024-4-26 12:17 , Processed in 0.312497 second(s), 27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